为什么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还是出不了第二个姚明?

时间: 来源: 虎扑直播
为什么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还是出不了第二个姚明?视频直播
  其实这个问题源于我对中国足球的发展的疑惑,那就是氛围对于一项运动的发展的帮助究竟有多大?希望从篮球发展的历史当中寻找答案。很多人说国足不行是因为中国足球氛围不好,中国没什么人踢球,中国足球场不够多。可是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篮球场,一下课篮球场就爆满,可是为什么中国篮球也不行?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我国乒乓球氛围好,我国乒乓球是世界第一的水平,那么乒乓球项目用了什么方法把氛围转化为成绩呢?而且乒乓球也同样有其他运动面临的问题,例如家长支不支持,就业前(钱)途等等。   说真的,篮球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程度,也就是娱乐水平。本质上说,和跳广场舞没什么区别。   我拿自己来举例。我接触篮球初中开始的,之前是没有任何接触,规则都搞不懂。初中个子长起来了,也才慢慢接触篮球。   学校第一年的班对篮球赛,我们班拿到了第一。和第二名班级差2分赢的。但是,当时我印象深刻,我们两个决赛圈的班级,一个个平时动不动自称小詹姆斯,小科比的娃。一场比赛人均4到5个走步。我个子当时最高,打中锋,我起码被吹了5次三秒,后卫二次运球啥的不一一举例了。   40分钟比赛。28分比26分。   我这个描述,你们也就知道,那个水平什么叫一地鸡毛了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好笑,对吧!但是,没有正式参加过比赛,就是野球上打一打的,真来打一场比赛,也就这水平。   我打野球,基本是不突破的,为啥呢?除了浪费体力,没有实际价值。你过了防守人,马上生卡硬拽给你整下来。这种模式下,又不罚球,就不如我自己投一投来的效率高呗。   初中生,很多人就如同我们当时差不多,压根连规则都没整明白。   初一暑假,我们班级几个篮球爱好者,统一达成共识,既然喜欢,那就去专门训练一下。都在暑假报名了一个短期班学习。   当时也没有特别多选择,全市只有那一个训练营(这训练营亏本经营,是我们那一个喜欢打球的煤老板赞助的)。   训练这两个月,我才把规则搞明白。场上位置,空间以及基本的持球概念,无球概念,背身,强打,这些概念搞懂。   注意,只是搞懂了,不是会运用了。我就只学会两个基本动作,一个是篮下强起,一个是半转身勾手(还是左手,右手基本靠蒙)。   防守就是每天演练了23联防。   可能大家又要笑我了,啥天赋啊。学这个两个月才学会。但是,我还是那句话,就这两招,大部分野球场上,很多人就不会。最多就是一个像勾手的终结动作而已。   当时,我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位置,身高,体型,着重训练了自己位置比较常用的技能。   第二年篮球赛。我们班什么水平呢?   其他班跟我们打,就没一个班能过10分。   当时,年纪也小,进攻战术理解也有限。所以,我们的训练营教练,就让一个高中学员教我们一个快攻,一个阵地无球掩护。   防守就上23联防。比赛一开,基本就是我们班一直防守反击。对面不靠捡漏基本是进不了三秒区。   我作为中锋,每场出手没超过5次,场均8到10分。当时,我和我们另一个大前锋就是抢到板以后,一传给一个外线,然后后卫直接下快攻,一个长传就解决问题了。第一场打完,我们发现根本不需要像训练时候一样,还打一传?压根对面没人有意识来封堵。那会力量还不行,也无所谓了。抡圆往对面半场甩就完了。   很多回合,我们后卫出去在对面半场截胡了的,逼防一下,对面不是二次就是走步。   偶尔阵地,我篮下强上,基本就是不会失手。   这第二比赛,我们班就是年级绝对霸主了。后来,打野球,别人都不跟我们玩。   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不知道了解了没有?   我们所谓的篮球氛围是什么?   下班放学在小区里打打野球?   周六周日去球馆里跑跑全场?   这不是氛围,这真的和广场舞一样,就是健身而已。   我从初中加入校队,初高打了4年的市级比赛。比赛就是一个赛会制度比赛。小组赛,然后排位赛。就这样了。我场均也就10分左右。(初中是中锋,高中转后卫了)。可能连10分都没有。   算是球队首发,但是不是核心。   这样的低水平的比赛,我又不是什么绝对主力。但是,要是打野球,基本就是手到活来。   这段期间,我还参加了几次kfc三人篮球。初赛碰到那些队伍,基本就是上去汉都没出,就结束了。唯一就是输了一场体校的队伍。   当时,每个学校校队成员,我们会周六周日约球,打球时候,都会有人吹哨子。然后,互相约着练基本功。什么是氛围?这才叫氛围!   但凡是有过一些比赛经验的,你们看看我的经历,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只是看看nba,打打野球的。不妨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1篮球场,长宽多少?标准框高度多少?   2篮框的直径,和篮球直径是几比几?   3你拿球到球场,全速带球冲刺上篮,10次,能进几个?   4左右手是不是都能完成三步上篮?   5投篮的最高点能不能达到上篮板的高度?   6罚球时,可不可以起跳?   7半场三人篮球的无球掩护,是不是会做?   8脑袋里是否有一套,破23联防的战术?   9当对方抢到防守篮板,每个位置第一选择是什么?   10裁判员判罚手势是否清楚?   基本功扎实了,你再看nba,再去看什么球评,球员分析,数据表。那才是看门道。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咱中国篮球目前来说,虽然比欧美拉非强队还是拉胯。但是,起码已经在亚洲算是站稳了。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再加上中国球迷的庞大数量,我相信,下一个姚明不会太晚。走上fiba的顶峰也还有一丝期待。   毕竟,国足面对的情况,基本是不用做白日梦了。   姚明难再得在于他本身的传奇性。   这个传奇源自他的身体条件、学习能力、从小的成长环境,还包括体制、性格、自身努力对他的影响。作为一个体制培养出来的球员,却极具东方智慧和幽默,这绝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他的父亲身高2.08米,母亲1.88米,是当时全中国平均身高最高的夫妇。出生时,姚明的体重就超过5公斤,身长达到惊人的近0.6米。当姚明进入体校,上海体委给他测试骨龄,测试的结果显示他的身高将达到2.23米(最终2.26米)。   那时候上海市体委就在他身上看到了巨大潜力,随后推出“姚明计划”,想把他培养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为此还派专业人士为姚明补身体,改变饮食结构、调整作息时间、塑造身体平衡。   天然的高度,灵活的脚步。梦幻脚步+勾手   内线脚步旋转技术,不练肯定不会。练的太少,实战用不上。所以唯有千百次练习,才能达到本能和肌肉记忆。这些动作,我们看视频觉得简单,真要做到流畅有速率失误低,必须有大量的训练。还是推荐一下”郭教练篮球教学“这个博主,他的主页有大量实用篮球教学。   在我看,我们的球员出不来,很大程度还在于基本功不够扎实。接触篮球的时间可能不够早,这造成的影响是在姚明之后,我们突然发现无人可用,阿联之后更是在亚洲都举步维艰。天才之外,没有给中国男篮补充的血液,这些都说明培养的方式存在问题。   了解姚明成长经历的也都知道,他和那个培养他的体制是相辅相成的,而“姚明计划”中个人故事的传奇性在于“他需要不断突破身体的极限、揣摩体制的德性、在贵圈领导和经纪人的明争暗斗中存活,最终走出国门并养成超凡脱俗的姚氏幽默……他是一个被操纵与反操纵的典型”。   在《姚明行动》一书中,Brook不但写姚明,还写了王治郅,更写了中国,写了中国体育史上同时在发生的一些事。这都是他将书命名为《China’s Road to the NBA》的原因。   个体与国家命运的千拉万扯,姚明是否是唯一?作者Brook的答案是:姚明稍有不慎便会沦为王治郅第二;而王治郅如果晚生几年,或将成为另一个姚明。   能在中国这样的篮球氛围下成长,并成为姚明。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姚明曾说不要说谁代表中国,最近孙杨事件后更是认同他的观点。一个天才的诞生和他本身条件相关,但他的成长土壤也是直接影响因素。他们能代表一部分,但不会比那个整体还大。   即便中国这么大,姚明这么努力这么时刻上紧发条的人其实也不多。   于嘉在《筑梦者姚明》里面提到一个细节,姚明第一次有机会入选国家队被刷,他特别痛苦。姚明告诉他,第一次穿上国家队队服,他在镜子前面绕了7圈。前后左右看,比划。他觉得这是人生巨大的荣耀。在此之后,他没有浪费一秒钟时间让自己变的更好,直到退役前。   姚明也曾在第一人称的自传中写道:你是知道我本来是拒绝写书的。有许多原因,一是我这人不喜欢公开谈论自己的事情,这是我的天性;另外我一直觉得只有英雄才写书,或者别人为他们写书立传。了解美国人和中国人对英雄的不同概念很重要。在美国,电影 和书中的英雄总是大难不死,他们身临险境,却常常死里逃生。在中国,最伟大的英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当然也有例外———中国第一个宇航员,他成败与否,都会成为英雄。我不是英雄,也不觉得我做的事情会使我成为一个大英雄,我只是在做自己的份内事。   最后问一个问题,中国的篮球氛围,真的可以用“这么好”来形容吗?   都怪姚明。   我之前说过,因为姚明,中国篮球金字塔尖的领导们,和大部分球迷,在很长一段时间秉持着无比乐观的心态。   仿佛姚明永远不会倒下,仿佛他每个夏季都能回来代表国家队打比赛。   所以咱们可以高枕无忧,可以抨击一个又一个无法给姚明传出好球的人,可以无比支持阵地战。当其他国家的球迷谈起篮球的时候,咱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男篮很强,因为我们有姚明。”   是啊,中国篮球的氛围这么好,中国篮球受众群体这么庞大,野球场上追梦少年每天都在幻想着打上NBA。   直到2米26巨人轰然倒下,大家的希望也瞬间破灭:原来姚明就是中国男篮的依靠。   等到大家把目光转向易建联时,才发现,这位球员也很棒,但很难像姚明那样带领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走得更远。   直到易建联也逐渐老去,大家又乐观地看向了周琦......没有期望,就不会有失望,有了期望,失望就会滚雪球般变大。   都怪姚明。   让我们觉得大个子理应就应该会打球,青年队在选材的时候,不看球感,不看球商,不看爆发力,速度,就认身高。   美其名曰“反正什么都可以练,唯独身高练不上去“,那就都选大高个吧。   大家想不到姚明柔和的手感,NBA生涯83.3%的罚球,可以在油漆区任何地方以任何角度打进勾手。   大家想不到姚明的顶级球商,和可以熟练用英语化解大多数公关危机的幽默语言能力。   回到问题“为什么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还是出不了第二个姚明?”   因为盲目乐观,所以不重视底层教育。   以为姚明是中国篮球土壤培养出来的球员,而不是百年一见的篮球天才,正好降生在中国罢了。   因为看向云端,所以不用搭梯,好高骛远。   有兴趣了解更多篮球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我3月15日晚上8点的知乎Live《中国篮球现状》   中国篮球现状,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天才是不可替代的。   多年前有一次田径比赛之后,一个朋友跟我说了一堆史东鹏的进步,快了多少,技术有什么变化之类,我很纳闷,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是关注刘翔,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史东鹏,开玩笑说你俩认识(他是某地体育局的)?   他回答说,刘翔的确伟大,但是史东鹏才是我们在110米栏这个项目的真实实力。   他的话其实就一个意思,刘翔可遇不可求,史东鹏则是我们的培养机制可能批量产生的。   刘翔能够站上巅峰,与他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各方面指导安排肯定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真正拉开他和史东鹏差距的可能就是二人天赋上的差别,这个差别是不可复制的。说句夸张点的,对刘翔成绩最大的质疑也无非就是吃药,但假如真的是药物造就了他的水平,为什么史东鹏没吃?当年马家军可是涌现了一批人对吧?   所以我们到现在也没有看到第二个刘翔,甚至史东鹏谢文骏的继承人成绩可能都要下滑。   姚明和刘翔一样。   他的先天条件,后天成长环境,人格和内心世界的培养,后来的发展机遇。各方面的因素集中在一起才造就了姚明。可以说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我们看到的都不会是在NBA打出统治力的中国巨人。   以前在足球相关话题下回答过跟天赋有关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足球绝大多数球员还达不到谈天赋的境界,如果话题展开可能会有多方面因素的争论,但是在这我们就用马后炮的观点来简单总结好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很主观的标准:少了谁会让所在的项目有明显的不同?我觉得中国足球没有。但是姚明和刘翔对中国篮球和中国田径都有这样的影响力。   这就是天才的价值。   就好像工业流水线每天能够生产出无数的锅碗瓢盆,他们也结实耐用美观大方,但是能进入艺术馆的永远不是它们。   实际上一个好的体制和科学的训练培养方式能够让天才更容易被发现,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指导。但更有价值的事能够培养出足够多的优质的流水线产品,他们组成的球队也一样有战斗力。所以我也希望能有第二个姚明,第二个刘翔,但我实际上更希望有一群新的易建联(不是说他不够天才)和史东鹏。   先看一下姚明的情况。。   1、天赋   姚明身高226cm,这是他的特殊性,别说中国,世界上也很难出现这样的球员。再加上在他这个个头里少有的力量、速度、协调性等,让他成为了一名很难得的球员。虽然好像他的臂展和手掌大小都称不上顶尖,但是他其他的天赋却是上乘。   并且,姚明拥有很好的投篮手感,这一点是很多大个子,尤其是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NBA的大个子不具备的。在很多内线还在罚球线上挣扎的时候,姚明已经可以作为球队最后一球的选择了。   2、努力   姚明是一个很努力的球员,他进入NBA的时候其实跟很多从大学升入NBA的球员差不多,身体天赋很好,但是相对瘦弱,这也是为什么巴克利敢于质疑姚明能否融入NBA的原因。但是,姚明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不但能够融入NBA,还能成为与NBA顶尖中锋对抗的超一流中锋。他不仅仅在短期内提升了自己的力量,还练就了扎实的脚步,加上他很好的投篮手感,能做一个让奥尼尔也尊重的对手,这都是姚明用努力换来的。   3、智慧   不论是面对记者还是对待队友,他都体现了自己很高的智慧。当时很多NBA球员认为中国球员比较闷,而姚明却体现的很幽默。比赛场上可以很认真,比赛场下也可以一同耍宝搞笑。他也能够用很巧妙的方式解答一些尖锐的问题,这也是让很多美国球迷和记者喜欢他的原因。   并且,姚明非常聪明,很多中国球员很难融入NBA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但我们似乎从来听说过姚明说“语言不通”类似的话。这或许有他自己本身可能拥有语言天赋的原因,但是这也是他智慧的地方,这些事情自己努力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别人觉得自己好像融入不了。   再来看看近年来出现的中国球员。   1、易建联   易建联应该是难得的好球员了,身体天赋出众,也很努力,但是他与姚明相比似乎差了一点运气,也同样拥有众多中国球迷的易建联,却似乎一直很难融入到某一支球队中,在经历了一些辗转后,最终还是回国打CBA了。他不优秀么?并不是。或许时运不济,没有让他赶上如今这个“小球时代”。又或许是他缺少了姚明的那一份智慧,易建联的选秀顺位也并不低,在他那一届的选秀球员里可能也就杜兰特和当时的奥登算得上是天赋异禀,但为什么其他一些球员如今仍然能在NBA打的不错,他却不能呢。我们似乎很难看到易建联融入一支球队,这可能才是原因吧。   2、周琦   周琦或许是在姚明、易建联之后又一个让我们对中国球员进NBA燃起信心的球员。然而,我们却看到他很难出现在NBA的比赛场上,并且就算是在发展联盟的比赛上,也很难听到他主宰比赛的报道。这也许就是周琦的问题,他天赋出众,也并不是不努力,只是他的努力程度可能追不上其他的球员,自己也并没有太多的表现欲望,只希望一切按部就班,而NBA从来都是一个造就英雄的地方,或许他真的不适合。   3、其他人   这些年,来来往往进入过NBA或者进入过NBA球队视线的球员也不少,前有王治郅、巴特尔、孙悦,后有丁彦雨航、阿不都沙拉木等等,大多数要么是打打就消失了要么就连一次上场的机会都很难出现。这里丁彦雨航的经历或许有点坎坷,阿不都沙拉木还有机会。但是,似乎很难出现一个姚明似的人物,进入球队,成为球队核心。这里面有的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有的或许就是实力不济,也有的是时也运也,不过想要再出现一个“姚明”确实不容易。   最后,再说说我国的“篮球氛围”。确实,我们经常会在街头看到很多人在打球,也经常会觉得我国的打球人基数这么大,为什么国家队的成绩就无法提高,篮球水平似乎停滞不前有时候还感觉倒退了,甚至连一个像样的NBA球员都出不来了呢。   这里的问题在于:打球和打职业篮球是有天壤之别的。职业篮球球员的筛选或许就注定了我们要出一个“姚明”就是不容易。   你要扛过身体条件的筛选,职业训练的种种内外部问题,梯队中的勾心斗角,还要能够保持一颗向上拼搏想做英雄的心,才可能会从筛选过程中留下来。。最后,如果有幸到了NBA,还要加倍的努力,快速的融入,最终获得认可。。。

为什么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还是出不了第二个姚明?

为什么中国篮球氛围这么好,还是出不了第二个姚明?

【文章来源】:虎扑直播篮球资讯,本文唯一链接:http://stonemj.com/news/lanqiu/22462.html

【文章关键词】:

热门赛事

虎扑直播提供足球直播,NBA直播吧,体育比赛高清视频直播等服务,帮助广大球迷了解更多足球赛事、篮球明星赛事,好让大家看体育比赛直播。
JRS直播汇集足球直播吧,西甲直播,英超直播,中超直播,欧洲杯直播,欧冠直播,nba直播免费视频,体育视频直播,24小时不间断更新让您看体育直播。
Copyright © 2024 虎扑直播http://stonemj.com版权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2023001088号-1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