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Olympiastadion)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 (Olympiastadion) 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是 1936 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这座体育场是纳粹德国为了展示其力量和意识形态而建造的。
体育场最初设计容纳 10 万名观众,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场之一。它拥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跑道,周围环绕着两层看台。体育场的立面是由浅色砂岩建造的,正面有一个巨大的拱门,上面刻有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体育场在 1936 年奥运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和马术比赛。它也是 1948 年柏林封锁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一场标志性的足球友谊赛的举办地。
建筑特色
- 巨大圆形跑道,可容纳 80,000 名观众
- 两层看台,可容纳 20,000 名观众
- 浅色砂岩正面,带有巨大的拱门
- 20 座巨大的塔楼环绕着体育场
- 1936 年奥运会的火炬塔仍然屹立在体育场内
历史意义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纳粹德国宣传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用来展现纳粹党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并为其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观点提供支持。
在二战期间,体育场被用作军营和医院。战后,它被英国占领军改造成足球场。
2006 年,体育场经过全面翻新,以举办 2006 年国际足联世界杯。它现在是德国国家足球队的主场,也是柏林赫塔足球俱乐部的主场。
参观信息
- 开放时间:每天 9:00 至 17:00
- 入场费:成人 8 欧元,儿童 4 欧元
- 如何前往:乘坐 U2 地铁线至 Olympiastadion站或乘坐公共汽车至 Olympiastadion/Heerstraße 站
图片库
柏林的雅号是什么
在奥运历史,有各个举办奥运城市的雅称,柏林的雅号是欧洲咽喉,这个比较正式。 在德国历史上,雅号白云之城。
现代奥运圣火传递从何时开始?
现代奥运圣火传递是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设置的。 早在古代奥运会上,持火炬赛跑就是希腊人祭祀仪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 1934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恢复古代奥运会的圣火仪式。 从那以后,在每届奥运会期间,从开幕日期到闭幕式为止,在主办城市的主体育场都将燃起奥林匹克圣火。 该会议还规定,奥运火种必须来自古希腊奥运遗址———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以此来象征现代奥运对古希腊奥运精神的承传。 1936年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隆重的火炬点燃仪式,12名身着希腊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乐曲伴奏声中点燃了第一支火炬,随后正式开始了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火炬接力。 火炬由希腊开始,整个行程共3075公里,于8月1日抵达柏林运动场的开幕仪式,它成为古代奥运理想传播的象征。 从这届奥运会开始,火炬接力便成为奥运开幕式前和开幕式上的传统习俗。 1111
柏林乐派名词解释
柏林乐派(Berlin School) 柏林乐派是18世纪下半叶在柏林形成的一个乐派,代表人物是C.P.E.巴赫(C. P. E. Bach,1714-1788)。 这个乐派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 (2)这个乐派的贡献在于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 它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文章来源】:虎扑直播综合资讯,本文唯一链接:http://stonemj.com/news/zonghe/22692.html
【文章关键词】: Olympiastadion 柏林